印度尼西亚危废行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的危废行业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领域,涉及多个环节和利益相关者。该国的固体废物管理业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和商业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尽管在2008年时,已有58%的人口能够享受到废物收集服务,但这一比例相对较低,显示出该行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印度尼西亚的废物处理体系遵循《废物管理法》,该法律将废物分为生活垃圾、类生活垃圾和特殊垃圾三类。公共工程部负责生活垃圾的管理,而环境部则负责特殊废物的规制、监控和管理。各省政府则担负着监督各市、区政府的职责,确保废物管理服务的提供。
在废物产生方面,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塑料废物产生国。据估计,该国每年的固体废物产生量超过3850万吨,其中城市固体废物占比巨大。有机废物在城市固体废物中占比超过62%,塑料占比接近15%,纸类占比为10%。这些数据表明,印度尼西亚在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在收集和运输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废物管理业存在显著的不足。每年有大量废物未被收集服务覆盖,而是由社区自行处置。已收集的垃圾则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处置,包括运送到垃圾场、埋入地下、堆肥、露天焚烧和向河流丢弃等。这些处置方式对公共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风险。
在处置方面,印度尼西亚全国有数百座垃圾场,但其中大部分缺乏有效的衬层保护,易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此外,填埋场普遍缺乏气体监控设备,导致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尽管少数填埋场配备了渗滤液系统,但处理技术基本仅为简单的沙层过滤,难以有效防止污染扩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印度尼西亚政府自2007年开始推行3R原则(减少、再利用、循环利用),旨在增加物料回收率及减少填埋处理量。然而,具体实施仍需做出大量努力。目前,仅有相当于废物总量10%的废物被拾荒者收集,而正式的国家政策执行力度尚显不足。
在技术创新方面,印度尼西亚逐渐引进了一些新型垃圾处理技术。例如,中国的“立式旋转热解气化技术”已在泗水市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日处理量达到了750吨。这项技术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和成本优势,为印尼的固废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总体而言,印度尼西亚的危废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该国在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法规执行和公众教育,印度尼西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高效的危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