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电商行业迅猛发展。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的2021年东南亚网经济报告,印尼2020年至2021年的电商交易总额(GMV)达到了350亿美元至53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1040亿美元。这一背景下,生鲜电商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据Ken Research对印尼生鲜电商市场的报告指出,爪哇(雅加达和大雅加达)和苏门答腊地区是印尼生鲜需求最旺盛的区域。其中,爪哇占全国人口集中度的一半以上,加里曼丹地区也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巨大需求。而且,印尼生鲜电商用户普遍比较年轻, 整个印尼生鲜电商大部分的GMV来自25岁~37岁年龄段的人群,该年龄段用户占整体用户的三分之一。
印尼生鲜电商市场有三类主要玩家:第一类是从原产地的新鲜农产品或半成品打通全供应链环节到消费端的龙头企业比如Sayurbox;第二类是受限于自身产品供应链或配送能力的,仅瞄准社区群体进行团购业务的企业,例如Chilibeli(现被新加坡社区团购WEBUY收购);第三类是不掌握产品供应,仅为大型商超提供各类杂货配送服务,只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企业,例如Happyfresh。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比如Grab、Shopee和Tokopedia(现为GoTo)也开始加入这一行列,Grab在东南亚不同区域通过GrabMart和收购线下连锁超市进行了1PL和3PL两种模式的试探;而另两家也开始通过Shopee Mart和Tokomart提供生鲜配送服务。
印尼生鲜电商市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鲜产品供给充足。大家熟知的印尼是一个千岛之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全国可耕地面积占比仅约占国土面积的13%,但印尼气候湿润多雨,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为农作物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其中,印尼农作物以棕榈油、水稻和玉米为主,占总产量的74%。另外,印尼有着全世界第二长的海岸线,渔民们在这长达五万千米的海岸线勤奋劳作,创造的渔业市场规模在1万亿美元。印尼渔产品不仅能满足内销需求,还能出口到全球其他地区。
印尼农民主要位于都市区之外,无法直接接触到客户。通常,他们将产品卖给小商贩或中间商,小商贩和中间商把产品卖给大商贩,大商贩再把产品转移到菜市场,最后卖给客户。这种传统的供应链流程损害了农民的利润并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据印尼统计局(BPS)2019年的数据显示,大约2070万或75%的农户拥有不到1公顷的耕地,这种情况使他们无法单独扩展生产和扩大供应链。
而Sayurbox、Pasarnow、TaniHub、KedaiSayur和Aruna等重点关注B2B业务的生鲜电商玩家则直接与农民进行采购,与美菜网F2B(Farmer To Business)的商业模式相似: 一端链接着农民和农场,一端连接商户和消费者。 据了解,自2016年成立至今,TaniHub与超过11万名农民合作。未来,TaniHub还计划把农民合作伙伴的数量增至约100万。另外,像Segari这样的B2C生鲜电商也直接与农民和供应商采购,强调从农民端到消费者端,用户可最快在15小时内获取到生鲜商品。
印尼生鲜电商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庞大的农业基础。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生鲜电商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此外,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电商平台的创新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印尼生鲜电商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印尼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得益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有利的农业资源和积极的政策支持,这一领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模式的出现和技术的应用,印尼生鲜电商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