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农业特色市场规模和份额分析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从事农业人口约4200万人。印尼气候湿润多雨,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主要经济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28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根据丝路印象投资分析印尼事业部农产品渔课题组撰写并发布的《2022-2026年印度尼西亚农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风险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6%,所用的劳动力占全国的44%。20世纪90年代,大米产量年均约为3150万吨,年均需进口180万吨;玉米产量年均约为580万吨,年均需进口60万吨;不生产小麦,1990~1996年间小麦年均进口约为320万吨。1998年,该国的农业产值增长了0.2%,尽管增长率很小,但却是印度尼西亚仅有的两个出现正增长的经济领域之一。粮食价格飞涨、货币崩溃、以及银行系统的倒塌使得该国的农业和粮食加工业遭受了损失,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从而造成对许多农产品的需求量下降,财政也发生了困难。
印尼森林覆盖率为54.25%,达10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热带森林国家,全国有3000万人依靠林业维持生计;胶合板、纸桨、纸张出口在印尼的出 口产品中占很大份额,其中藤条出口占世界80-90%的份额。
报告指出,2023年印尼的农业总产值达到了约453.75万亿印尼盾(约合29亿美元),农产品交易量达到37.1亿吨。预计2024年,农业总产值将进一步增长。整体来看,印尼农业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在显现,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年轻劳动力的回流都在影响着这一发展态势。
印尼是世界第二大的橡胶和棕榈油生产国、第三大咖啡和可可生产国,主要种植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木薯等粮食作物,以及橡胶和油棕等经济作物,主要农业区包括爪哇岛、巴厘岛、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
印尼农业市场的发展特点包括:依赖进口、氮肥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产能不断增大、增长空间大。虽然印尼农业正在逐步走向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印尼本土的农化市场都还不能满足其加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化肥,目前大量的化肥产品都依赖从中国、俄罗斯等地的进口。2023年,印尼化肥进口额达20.3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化肥进口国之一。面对农业经济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印尼本土的化肥行业也亟需升级和壮大。
由于印尼人口众多,对其农业产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市场越来越看重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印尼政府方鼓励农民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肥料种类来看,氮肥占据着印尼化肥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其中尿素交易量最大,占据市场42.9%的份额,其次是复合肥,市场份额为26.7%。
整体上来看,印尼化工水平落后,化肥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产能也较为低下。但是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出相关积极政策,增加化肥补贴量和补贴预算,进一步刺激需求,使得印尼本土化肥产能不断提高,正在逐步降低对产品进口的依赖性。
印尼化肥产业需求大是事实,本地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也是事实,在逐步增长的农业发展需求之下,印尼化肥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绝对是可观的。相较于印尼,中国的技术更加娴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技术和生产优势,在印尼开拓更大的市场。
从市场格局来看,印尼的化肥产业仍由本土企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包括PT Pupuk Indonesia Holding Company及其子公司PT Pupuk Kalimantan Timur、PT Pupuk Sriwidjaya Palembang、PT pupuk kujang以及PT Pupuk Iskandar Muda等,竞争格局相对集中。
总的来说,由于印尼整体化学工业的薄弱,导致其化肥工业发展滞缓,印尼政府也有意推动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国家发展对于化肥的需求是明确存在并且逐年增加的,只有化肥行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才能与农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带来经济增长的积极流动。经过政府政策的推动,印尼化肥产业在近年得到进一步发展,产能的增加就是明显证明,但是这一举措并没有明显改变目前依赖进口的大趋势……技术优势、需求蓝海,这对需要开拓新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总的来说,印尼农业的快速、健康、绿色发展离不开农化产品,农化产品需要更多的化工原料来生产,对化学品产业链的刺激也将越来越明显,势必带动印尼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印尼目前的农药和化肥产能规模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依然需要进口补充,所以市场的高度进口依赖和内部竞争结构也给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